顆粒物濃度監測儀在環境保護、工業生產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人們了解和控制顆粒物污染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顆粒物濃度監測儀的基本工作原理:
1.光散射法:這是目前較為常用的一種原理。通過激光或者LED發射光束,當空氣中的顆粒物進入該光束區域時,會使光線發生散射。儀器中的光電探測器接收這些散射光,并根據散射光的強度來推算顆粒物的濃度。因為顆粒物的尺寸、數量等因素會影響散射光的強度,所以通過對散射光信號的分析處理,就能得出相應位置處顆粒物的濃度情況。例如在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站中,利用這種方法實現對PM2.5和PM10等顆粒物的實時監測。
2.其他輔助技術配合:有些還會結合一些其他的技術手段,如智能算法等。這些輔助技術可以對原始數據進行進一步校正、優化,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像金葉儀器的顆粒物實時在線監測儀采用高靈敏度傳感器結合智能算法,確保了監測數據的可靠性。
顆粒物濃度監測儀的測定步驟:
1.準備階段
-濾膜預處理:若采用重量法(如β射線法),需提前對濾膜進行恒重處理。具體操作包括將濾膜編號后置于烘箱中,在規定溫度下烘烤一定時間,隨后放入干燥器冷卻至室溫,并用高精度天平稱量以確保兩次稱重差值不超過允許范圍。這一步驟旨在消除水分干擾并建立基準質量。
-儀器校準與檢查:根據說明書要求完成開機自檢,確認傳感器、采樣泵及數據系統正常工作。部分設備可能需要定期用標準物質或已知濃度的氣溶膠進行校準,以保證測量準確性。
2.采樣操作
-規范取樣容器使用:對于液態樣品分析,應選用專用清潔容器(如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質),使用前需用被測液體反復沖洗多次以去除殘留雜質,避免交叉污染;禁止使用未清洗的日常用品替代。
-環境控制:確保采樣過程處于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例如避免雨天或高濕度場所,因為濕度可能影響傳感器的響應特性。同時遠離腐蝕性氣體和高溫區域,防止設備部件受損。
3.實時監測與數據處理
-原理應用:現代儀器多基于光學散射(激光/LED光源)或靜電感應技術,通過捕捉顆粒物對光的散射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輸出濃度值。用戶需關注儀器顯示界面的數據穩定性,必要時調整積分時間以提高信噪比。
-記錄保存:完整記錄采樣時間、地點、環境參數及原始數據,便于后續分析和溯源。